瓦努阿圖的幸福在哪里
文章出處:港盛移民 責任編輯:admin 標簽:瓦努阿圖 時間:2018.06.01
瓦努阿圖民風簡樸,民眾友善親切,會主動和游客打招呼。當地的人都習慣在路旁的大樹摘取果實,周圍地方都有果實唾手可得。
瓦努阿圖沒有正規軍隊,只有一些警察,原因就是瓦國比較安定平和,無需軍隊駐扎。
瓦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。同74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,是聯合國、不結盟組織、英聯邦、法語國家共同體、太平洋島國論壇、美拉尼西亞先鋒集團以及世界貿易組織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、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的成員。強調在亞太地區保持其建設性的角色,謀求和平、和諧、無核、合作的發展環境。
這里的人們對生活中細小的快樂遠大于對物質的追求。所以兩度被評為“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度”
具體體現在哪里呢?
一、物產豐饒,生活簡單。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全年雨水豐沛,植被繁茂,海產豐富。每個家族都有一塊祖傳或酋長分配的土地,保障基本生活物資自給自足。餓了,隨手可摘香蕉、油梨、芒果、木瓜、菠蘿、激情果、面包果等熱帶水果為食,渴了,掬一捧山泉,飲一口椰汁,同樣清涼甘洌。隨處有大樹綠蔭遮風避雨,常年著拖鞋花裙招搖過市。
二、環境優美,樂心怡人。瓦毗鄰世界最大珊瑚海,無現代工業污染。海水清澈湛藍, 300多種珊瑚爭奇斗艷,450多種海魚穿梭其間,構成生機勃勃的海底世界。有“南太平洋最美海灘”香檳海灘、“世界最可親近活火山”雅蘇爾火山等自然奇景。碧水、藍天、綠島、白帆,似仙境,賽蓬萊,符合人們對世外桃園的想象。面對如此純美的自然環境,再浮燥的心也會慢慢沉靜下來,再沉重的腳步也會變得輕快。
三、注重親情,崇尚分享。瓦家庭紐帶緊密,鄰里關系和睦。族人共享資源和財富,人人參與決策,相互幫襯,不分彼此。瓦國人普遍有歸屬感和安全感,善良淳樸,樂善好施。
四、酋長主事,社會安定。酋長制度是美拉尼西亞傳統文化一部分,至今仍有強大生命力。各部落、各島嶼均有酋長,層級分明,傳承有序,各司其職。勞作安排、財物分配、婚喪嫁娶、儀式慶典,事事擔當。全國酋長理事會則代表各地酋長,參與國家最高決策與管理。個人恩怨或部落沖突,在酋長主持下,通過傳統和解儀式化解。
五、知足常樂,心態平和。瓦國人順應大自然而生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以樹造屋,臥席而眠。許多小島,無電,無自來水,無廣播電視,交通極為不便,在外人看來,簡直難以生存,但當地人卻很享受這種輕松隨意。瓦政黨林立,斗爭激烈,政府更迭頻繁。但政客能上能下,常常臺上是敵人,臺下是朋友,不會因為政見不同而大傷和氣。
六、傳統經濟,不重金錢。瓦遠離塵世,大部分人口從事自然經濟。有的島嶼,島民即使有錢,也無處可存,無地可花。瓦許多食物順手可取,醫療收費極低,初級教育基本免費。對普通民眾而言,以貨易貨傳統經濟重要性遠大于貨幣經濟。因此,瓦國人物質欲望低,對金錢看得很淡,買東西從不討價還價,商家也不強買強賣,更鄙視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掙快錢行為。
七、多彩文化,和而不同。瓦僅24萬人口,卻有100多個部落和100多種語言,是地球上最具有文化多元性國家之一。瓦定期舉辦傳統藝術節,注重將沙畫、木雕、編織等傳統技藝發揚光大,使文化、傳統、習俗、價值觀等得到很好傳承。瓦國人無論鄉野匹夫,還是都市達人,都浸淫在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中。他們物質生活雖然簡單,但精神世界卻很富足,令人肅然起敬。
八、多元社會,包容相濟。瓦經歷了從石器時代到信息時代的跨越式發展。不管你來自何方,去往何處,不管你是貧是富,只要你在瓦,所感受到的,一律是燦爛的微笑,親切的問候和真誠的祝福。許多人被這種賓至如歸的溫暖所感動,駐足停留,不舍離去,并通過各種方式,將這種幸福感傳遞下去。
從瓦兩次獲評世界“最幸福國度”可以看出,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并認可瓦所代表的“美拉尼西亞”幸福觀。越來越多人意識到,國內生產總值的提高,物質的極大豐富,并不一定意味著幸福。
幸福是一個整體概念,取決于財富,亦決于健康的身體、良好的教育、和諧的社會關系、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;取決于分擔與分享;取決于順應自然,以最少成本,獲取最大的心靈滿足。瓦國人民正積極努力,通過對幸福秘方的解讀和對幸福目標的追求,與自然和諧相處,共生共榮,力爭世世代代生活在“世界上最幸福國度”。
那么,我們如何輕松一步到位擁有這份幸福呢?
瓦努阿圖護照移民申請條件:
主申請人條件:
(1)年滿18周歲
(2)無犯罪記錄
(3)200萬人民幣以上資產證明(形式靈活,賬戶余額滿足即可不要求流水)
(4)捐款13萬美元
附屬申請人條件:
(1)配偶
(2)未滿18周歲子女及18-25周歲間未婚在讀的子女
(3)年滿50周歲的主申和配偶的父母(不用出具經濟依賴證明,滿足年齡出具出生公證就可以)
原創文章,轉載請注明出處!
-
成功案例Success case
more -
